柳州市供销合作联社2018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中发〔2015〕11号、桂发〔2016〕10号文件和全国总社、区联社部署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在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推进社有企业改造升级、参与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不断提升全系统发展质量, 努力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积极贡献。
二、重点工作
(一) 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1.加速推进综合改革。加强对综合改革的统筹协调, 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速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三位一体”、构建双线运行机制、推进上下贯通、密切层级联系等方面力争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切实按照区联社要求,扎实推进综合改革专项试点工作。 .
2.开展综合改革中期评估。按照桂发〔2016〕10号和柳发〔2016〕25号文件的安排, 市社将适时组织开展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中期评估工作, 梳理提炼综合改革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快面上复制推广,推动改革不断深化。
3.加强综合业绩考核和设区市绩效考评。按照全国总社和区联社的有关要求, 进一步加大综合业绩考核和设区市绩效考评力度, 分解细化落实各项改革目标任务, 强化工作措施, 全面完成各项工作考核任务。
4.加强综合改革工作督导。加大对综合改革的指导力度,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改革动态,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新改革举措,推动综合改革在更大范围取得更多实效。
(二)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5.切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发挥供销社的独特优势,把推进综合改革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努力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面拓展和提升农村生活服务,使农民生活更有质量。
6.加大土地托管服务推广力度。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特点, 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方式,加快土地托管服务向农业全产业链延伸,扩大土地托管规模,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全系统托管土地1.5万亩以上,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7.打造乡村金融、电商以及现代物流服务平台。依托基层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积极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等服务。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保险代理等业务。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区域和集散地,逐步改造、新建一批功能完善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加快建设县域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站、村级物流配送点, 提升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水平。
(三)加快推进基层社改造
8.盘活开发社有资产。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灵活处置,多方筹资、加快推进,坚持原则、守住底线”的要求, 搞好社有资产开发规划,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建设完善一批乡镇综合超市、农贸市场等经营服务设施, 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扩面提质增效。规范社有资产开发程序,做到“开发不卖地、产权不能失、资产不外流、宗旨不能丢、效益不能缺、增值不能少”,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9.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围绕构建基层社、综合服务站、农合联“三位一体”要求, 采取政策引导、社有企业带动、联合合作等多种方式改造基层社, 加快建设乡村综合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合联”,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带动更多农户开展合作经营,更好发挥基层社综合服务平台作用。2018年平均每个县(区)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以上,组建乡镇级“农合联”3个以上;县级社原则上都要组建县级“农合联”, 并吸纳8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
10.规范“县基合一”管理模式。结合当地实际继续推行“县基合一”治理新机制,按照“六统一”要求逐步规范完善管理模式。到2018年底,力争实行“县基合一”的县级社达95%以上,绝大部分基层社纳入“县基合一”统一管理 。
(四)加快推进社有企业改造升级
11.加快打造核心骨干企业。 加快推进社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逐步调整、优化社有企业社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着力打造社有企业核心平台公司。在有效防控各类风险的前提下, 加强与系统外企业的联合合作, 打造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增强社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
l2.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科学谋划社有企业发展战略和定位,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适度融合,培育社有企业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13.构建现代经营服务体系。以产权、资本和业务为纽带,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发挥市、县二级供销社骨干企业带动作用, 推动各级社社有企业跨层级纵向合作和跨区域横向联合, 发挥系统资源优势,构建产权和业务对接紧密、上下贯通、运营高效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14.加强社有企业经营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社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 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注重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注重各类风险防控,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
(五)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l5.认真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在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经营服务网络和专业市场、 冷链物流等方面认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柳州市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新网工程”、电子商务惠农工程、综合改革等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建设一批符合政策导向、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增强供销社自身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六)提升系统经济发展质量
l6.切实抓好主营业务。加强对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经营的指导, 针对农资、日用品、农产品、再生资源以及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市场变化,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强化内部管理,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服务全链条,提高市场竟争力和经济效益,努力确保主营业务平稳增长。
l7.加强经济运行分析。 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数据审核, 做到应统尽统,真实、准确、全面反映全系统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切实做好各项重点指标的动态监测, 定期进行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扩大经营业务, 挖掘行业稳增长潜力。
l8.强化审计监督和经营风险防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线, 建立以社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对中央、自治区及柳州市财政资金的项目审计。强化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增强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七)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19.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围绕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合联”以及社有企业等, 引导当地贫困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20.积极开展就业扶贫。通过发展乡镇综合超市、农村综合服务站(社)以及日用消费品经营、农产品批发交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地区留守人员就近就业。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村电商、 合作金融等新兴业务,帮助贫困地区有知识、有技术的中青年实现创业就业, 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村农户就业, 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帮扶“两后生”实现就业和开展贫困地区农民技术培训, 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
2l.积极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与村“两委”合作,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推动发展村民合作社,共建产业和服务项目,探索资产盘活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乡村旅游型、村民联动型和股份合作型等多种模式,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八)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22.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规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抓好人员密集的经营服务场所的消防、综治、食品等安全管理, 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九)切实加强党对供销合作事业的领导
23.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持续深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推动全系统广大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4.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落实“两个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坚决反对“四风”。全面加强纪律建设,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25.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 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定期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改革,集中精力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调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了解和掌握改革发展情况,围绕发展问题找差距、想办法,拿出开创性的思路和举措, 敢为人先、勇于实践。
2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社战略,积极探索干部交流任职和多岗位锻炼,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培养、管理、使用,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行业指导队伍。大力培养和引进企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农村合作金融和投融资等方面急需人才,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人才队伍。广泛吸纳和聘用大学毕业生、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骨干、村“两委”干部、社会能人、返乡青年等到基层社就业创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供销的为农服务队伍。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 提升干部职工推动改革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