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聚力赋能 打造供销合作发展基金“柳州模式”
发布日期:2025-09-19 12:03   作者:何海谋   来源:市供销社   打印正文


近年来,柳州市供销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及自治区联社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紧扣“供”“销”“服”主责主业,将供销合作发展基金作为联合社上下联动的关键抓手。通过发挥合作发展基金引导撬动作用,持续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走深走实,升级打造基层社服务体系,在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上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强劲供销动能。截止2025年6月底,柳州市供销系统合作发展基金总规模206.15万元,已初步形成以服务基层社升级、支持特色农业项目为核心的运作方向,基金设立以来,全市供销系统已投入基金 125.59万元用于支持19个社有企业发展和示范基层社建设项目,为基金后续规模化、规范化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精管理”体系化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一)健全管理架构,明确权责分工

柳州市2018年开始设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出台《柳州市供销合作联社合作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并根据基金运营实际情况逐年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基金管理有章可循。在基金管理架构上,市供销社成立合作发展基金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核心决策层,统筹协调合作发展基金有关工作,研究确定合作发展基金支持内容、使用形式、管理机制,协调推进、指导督促合作发展基金管理工作。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市供销社业务科室依据自身职能,负责基金项目的前期对接、行业指导与初审把关,社有企业负责基金管理和拨付,逐步构建了“分工明确、协同联动”的执行体系,确保权责清晰、各司其职。

(二)科学规划投向,精准匹配需求

柳州市供销联社以“需求导向、精准赋能”为原则,规范化合作发展基金决策流程,确保资金精准赋能社有企业为农服务项目和示范基层社建设。每年年初,合作发展基金工作领导小组紧密结合市供销社年度工作要点,如基层社提质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特色产业培育等核心任务,研究确定本年度基金的重点投入方向与总投入规模,明确资金优先支持的领域,如示范基层社升级改造、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等,为全年基金运作划定清晰框架。方向与规模确定后,市供销社向系统内社有企业、各县区基层社下发基金项目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所需材料及截止时间等。在项目申报阶段,各业务科室主动靠前服务,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答疑等方式,指导申报单位完善项目方案,提升项目申报质量。项目经业务科室初审通过后,提交合作发展基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最终审议,审议通过的项目在市供销社官方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后正式确定为基金支持项目。

(三)强化流程管控,完善绩效评价

建立覆盖基金拨付、使用、验收全流程的监管机制,同时搭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基金管理从“过程管控”向“跟踪问效”转变,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益。在全流程动态监管方面,严格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在绩效评价上,重点考核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农增收金额、社会化服务能力、基层社服务覆盖范围、就业带动效果等方面,确保基金使用效能。

二、“善运作”特色化布局打造核心优势

(一)基层社服务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柳州市供销系统累计使用合作发展基金122.32万元支持15个基层社升级改造项目,按照自治区供销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部署方案,柳州市供销社系统2025年计划重点推进4个示范基层社建设。市级合作发展基金目前已投入12.70万元用于引导撬动两个基层供销社项目改造,其中投入7.3万元基金带动柳江区百朋镇供销社升级改造,通过“供销+企业+村集体经济”的模式,撬动村集体经济入股50万元,企业投入600万元经费,完成了基层社的升级改造,建成乡镇商业示范区,融入“莲花小镇”建设,服务功能从单一农资销售向综合商业服务转变;投入5.4万元基金带动融水县和睦镇供销社建设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有效满足当地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需求,预计年助农增收50万元,年营业收入将突破1920万元。

(二)社有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活力持续增强

三江县供销社累计投入合作发展基金16万元,在合作发展基金带动下,社有企业参与农业服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三江县供联投资有限公司依托基金引导,成功实施“我在三江有亩田” 项目,2024年完成107亩水田全程托管,带动“高山鱼稻”品牌化运营,同时推动三江县供销社构建“订单式+托管式+保价收购”模式,2024年累计托管土地3857亩,实现产值471万元,同比增长6.83%。

(三)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通过供销合作发展基金间接支持三江县“稻鱼共生”系统入选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带动周边发展生态种养基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农经济效益超150万元,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突破;同时助力“供销大集”“丰收节”等产销对接活动开展,促成订单农业签约,推动“高山鱼稻”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运营,提升柳州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强赋能”规模化聚势撬动保增长

(一)扩大基金规模,规模化运转。积极争取总社、自治区联社资金支持,同时探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更多基层社改造与农业项目提供资金保障。2025年继续扩大基金投入规模,计划投入200多万元基金,用于支持社有企业为农服务项目和示范基层社的打造。

(二)优化基金投向,赋能产业升级。基金重点投向示范基层社打造、农资供应网络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特色农业品牌打造等新发展领域,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推动柳州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运作效益,撬动经济增长。坚持“小资金撬动大资源”理念,通过少量基金投入,引导村集体经济、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供销牵头、多方协同”的合作机制。在柳江区百朋镇供销社改造项目中,通过市本级7.3万元基金成功撬动50万元村集体资金与600 万元企业资金,放大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也助力基层社与地方经济增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