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柳州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立足职责使命,聚焦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核心任务,以提高监管效能为目标,创新构建“全链条、穿透式、强效能”的监督体系,有效破解了基层“无人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难题,为社有资产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健全组织体系,夯实监督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社党组将监事会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布局,定期专题研究监督重点难点,明确要求各级理事会主动接受监督、全力配合监督,为监事会履职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完善治理架构。健全领导机制,建立“季度例会+专题会商”制度,及时研判风险隐患、部署监督任务,确保监督方向不偏、焦点不散。推动社有企业健全“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在全市76个乡镇基层社及37家社有企业设立监事会或派驻监事,实现监督机构全覆盖。三是配强专业队伍。选拔财务、审计、法律等领域专业人才充实市县两级监事会,打造 “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的监督铁军,有效解决“无人监督”难题。
二、创新监督机制,压实资产监管责任
市社监事会紧扣“监督缺失”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监事会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一是推行“一把手”问询制。率先在全区供销系统建立社有企业负责人接受监事会问询机制,聚焦重大投资、资产处置、风险防控等环节,形成“问询-反馈-整改-督办-销号”闭环机制,明确问询主体、程序、内容及结果运用,将问询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考核。在问询会上监事会成员带着问题,直面问题,见筋见骨,“辣味”十足地进行精准问询,并在会后对相关企业下建议函和提醒函要求针对问题及时整改。柳江区供销社通过问询推动进德镇供销社地块年租金提升30%,达38万元。推行“一把手”问询制的做法得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二是制定履职清单。出台《基层供销社监事会履职清单及操作指引》,破解基层“不会监督”难题。清单详细列明监督重点事项(如资产处置程序、合同管理、财务收支)、监督方式(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列席会议)、监督流程及风险红线,成为基层监督的“行动指南”, 赋能基层精准发力。通过清单化管理,基层社监事会监督目标更聚焦、程序更规范。柳城县社监事会依据清单介入乡镇社门面出租,推动租金上调45.4%,及时解决了该门面租金偏低问题。
三、拓展监督维度,实现资产全程管控
一是延伸监督触角。坚持“资产到哪,监督跟进到哪”,树立穿透式监管理念,监督范围纵向延伸至乡镇基层社、社属企业末梢,横向覆盖所有经营性、公益性社有资产形态。在社属企业设立企业监事会(监事),加强乡镇、村社监事会组建,对分散、人较少的社实行派驻监事或联合组建监事会制度。通过组建监督网络,对社有资产实现下沉监督、精准监督。二是强化全程监管。实行社有资产台账化管理,对租赁、收益等关键信息监控;对部分基层社的资产收益实行集中审核、统一运营、独立核算、收支两条线的财务集中管理。推行“监审合一”模式,推进社有资产和社有资本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对基层社、社属企业的合作开放、对外投资、财政项目资金使用等环节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参与监管,确保社有资产安全运营。
四、强化评估问责,激发监督效能
为切实提升监事会监督效能,推动履职尽责,柳州市供销社系统将量化评估作为关键抓手,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奖罚分明的履职“指挥棒”体系,破解“不敢监督”困境。一是强化评估引领,树立履职“风向标”。在全区率先制定实施供销社系统监事会工作量化评估办法,聚焦监督主责主业,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与权重,将日常监督、专项检查、风险预警、建议落实等核心工作细化为可衡量、可评价的标准,为监事会履职提供清晰指引和精准标尺。二是强化结果运用,激活干事“动力源”。坚决打破评估结果“束之高阁”现象,实行刚性挂钩。结果直接应用于系统内评先评优,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营造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责任倒逼,亮明问责“高压线”。实行“奖优罚劣”与问责机制。对监督履职不到位,特别是因监督缺位、失察失职导致社有资产面临重大损失风险或实际损失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据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以刚性约束确保监督责任落到实处。